王玲:调解室里的“王阿娘” 排忧解难的好榜样
梳一头干净利落的小短辫,一张小圆脸慈眉善目,说起话来清脆铿锵,笑起来如春风拂面,让人感到格外亲切,她就是56岁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焉耆县焉耆镇专职人民调解员王玲。她日夜穿梭在焉耆镇的大街小巷、田间地头,用20多年来练就的调解技巧,为社会和谐增添光彩。2018年以来,王玲成功调处近千件疑难复杂矛盾纠纷,经司法确认500余件,涉及金额2100余万元。去年,王玲被司法部授予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”称号。
坚守阵地,热心调解,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
2018年8月,王玲在县司法局和焉耆镇的支持下成立了王玲个人调解工作室,她将调解室作为自己的新“阵地”,将调解、法律咨询、普法宣讲汇集于一处,凭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,使得许多疑难的矛盾纠纷得以成功调处,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,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2018年9月,十几名周边城镇的供货商忧心忡忡来到王玲调解工作室。原来,因本地经营的一家超市倒闭,导致供货商们的货款少则几千、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无法支付。王玲立即与超市负责人联系,连续加班加点,用3天时间成功促使超市与供货商们达成了调解协议。供货商们感动地说,“一年多没解决的问题,现在几天就解决了,跑断腿不如找对地方,您真是我们的‘好阿娘’”。
主动担当,发光发热,做基层群众的“主心骨”
王玲白天忙调解,晚上坚持自学法律知识和大量案例,学习心理学常识和语言表达技巧,说着“接地气”的话,讲着“土道理”,把调解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。
2019年10月,一些少数民族村民找到王玲反映,他们两年前与内地省份个体老板孙某订单种植的铁板椒,一直拿不到货款。村民们又担心又着急,曾数次聚集在村委会围堵村干部解决。王玲及时联系到孙某,经过沟通说服,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,并经法院司法确认,19名村民全部如数拿到了96万余元货款。
王玲常说,“化解矛盾纠纷要快,秉持公心,尽早介入,这样更容易解决;说理调解要准,以情感人,以理服人,这样更能达到调解目的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”。
开枝散叶,广栽桃李,当本地调解员的“好师娘”
王玲不仅坚持给自己“充电”,还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调解经验技巧无私传授给当地调解员。在全州调解员培训会上,王玲常说,“做调解工作,光有热情不行,还要有过硬的法律知识、心理常识,说群众能接受的理、听得懂的话”。2018年以来,她累计培训本地调解员1500余人次,很多人成为了村(社区)的调解骨干。
“掬一腔真情,平千家隙怨;保一方稳定,愿万户和睦”,王玲就这样化解着一个个矛盾纠纷。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调解员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为党委政府分忧,为人民群众解难,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