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栏遭破坏 调解顺民心
西藏自治区司法厅基层处
案情简介
美才村和孟卡村属于半农半牧村,两村牲畜不多。孟卡村半山腰以下为耕地,半山腰以上为天然草场,由于海拔高,土壤为沙粒石,草的长势差。美才村一侧的山体坡度较缓,耕地分部零星且面积小,土壤为黏性土,草垫层较厚,草的长势较好。两村草场为天然草场,未进行围栏,长期以来,两村牲畜处于混放状态,特别是在冬季草畜矛盾突出的时期,美才村的一侧草场因该区草的长势较好,更是孟卡村牲畜放牧的主要区域。由于近年来牛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,牲畜数量逐年增加,草畜矛盾日益突出,加之天然草场的产草量远低于围栏草场,从而,美才村群众想改变原有的放牧方式,不愿孟卡村的牲畜进入靠美才村山体一侧的草场,为此,在2013年3月底,美才村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向乡调委会反映,群众愿意自购网围栏进行耕地围栏,请乡里参与围栏建设工作,避免引发矛盾。但实际上是该村群众假借耕地围栏进行草场围栏,提高产草量,同时又不愿意孟卡村的牲畜放入自己的草场区。美才村群众在邻孟卡村的山脚进行了围栏,导致孟卡村的牲畜无法进入,改变了长期放牧状态,引发孟卡村群众不满,使两村群众产生矛盾,因此,请求乡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处理。
调解经过
矛盾根源主要由于美才村群众在靠孟卡村一侧的山脚进行了围栏,导致孟卡村的牲畜无法进入原来的放牧区,改变了常态的放牧状态,而引发孟卡村群众不满,主要的问题出在美才村群众身上,为此,调解员深入美才村,召开了村民大会,阐明了做法的不妥之处,不利于邻村之间的和睦相处,并希望美才村换位思考,两村的群众世世代代都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,村与村之间、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最重要的,并阐明了群体事件的危害性,向群众讲解了《草原法》、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相关规定,得到了美才村村民的理解与支持,愿意调解。两村派代表进行调解,最后,两村在乡调委会的调解下达成协议,使矛盾得以圆满化解。随后,调解员以情感人,以理服人,对双方进行了多轮的劝导调解,切实推动了矛盾纠纷的顺利解决。
调解结果
乡调委会根据《人民调解法》、《草原法》、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相关规定,经过多次协调疏导,促使双方达成协议,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:将已围围栏予以拆除,缩小围栏面积,按乡政府划定的线路进行围栏,提高产草量,缓解冬季草畜矛盾的现状;在靠孟卡村一侧的围栏上设置5处牲畜进出的门,在青稞种植完毕后关闭,在收割完青稞后再打开,确保两村牲畜自由进出,纠纷调解成功。
案例点评
草场纠纷是我区牧区特有的一种纠纷类型,这类纠纷往往呈现涉及人数多、原因复杂、范围广、调解难度大等几个特点,处理不善将引发群体性械斗等恶性后果。调解这类纠纷首先要找到矛盾的根源及症结,然后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